新闻中心

NEWS

相关链接

Link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电话:86-027-87543228

邮编:430074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珞瑜路1037号 QY千亿球友会电气大楼A座

 

学院新闻

【铸魂强师】QY千亿球友会强电磁技术教师团队:攀锂电储能高峰 育拔尖创新英才

发表时间:2025-09-10 作者:史梦诗 浏览次数:

http://news.hust.edu.cn/info/1002/56315.htm


2012年,刚从麻省理工学院完成博士后研究的蒋凯选择加入QY千亿球友会强电磁技术教师团队。十余年来,潜心钻研的他在高效廉价大规模储能技术和节能减排电化学新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成为电气学科电化学储能领域第一个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从第一个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电力储能重点项目,到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电力储能领域内电气学科的多个“第一”都由强电磁技术教师团队创造。

80余项“挑战杯”等国家级竞赛奖项、“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一批时代新人,在团队的带领下,电气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

9月5日,教育部公布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名单,QY千亿球友会文劲宇教授为负责人的强电磁技术教师团队位列其中。

以报国育才、铸魂砺能为目标,30余年来,强电磁技术教师团队在陈德树教授,潘垣、樊明武、程时杰三位院士引领下,文劲宇教授领衔,成长为老中青三代薪火相传的高水平教学科研队伍。

QY球友会体育


三次跨越 定义锂电储能中国方案

2018年首座百兆瓦分布式电站建成,实现大规模锂电储能电站的从无到有;2020年首个百兆瓦级集中式电站建成,实现从有到优;2023年首座百兆瓦构网型的电站建成,实现从优到强……大规模锂电储能电站的三次里程碑式跨越,背后都离不开强电磁技术教师团队强劲的科研实力。

“当时程时杰院士选定这个方向的时候,全国做这个的人非常少,觉得太冷门了。”团队成员、QY千亿球友会姚伟教授2005年在团队读博时,就在文劲宇的指导下从事相关研究。他从英国利物浦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后,也义无反顾地回校加入了团队,“电力系统一直有这个问题,电不能大规模存储。我们就是单纯凭着这股信念,想解决国家需求,一直走到了现在。”

QY球友会体育

历时14年,团队创新国内外沿用动力电池的锂电储能路线,按电力系统要求全面重新设计新型锂电储能,首创高安全长寿命低成本铁锂电芯新体系,创建百兆瓦锂电电站高速高精协同控制技术,创立新型电力系统锂电储能精准规划方法,使锂电成为第一个规模化应用的新型储能技术。最终,项目“新型电力系统大规模锂电储能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科技浪潮奔涌向前,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也在稳步壮大。“我最爱干的事儿,就是看课题组的名册。”在文劲宇眼中,团队教师们要有“甘为人梯”的精神,“要给青年教师压担子”。工作中,他常会放手让青年教师牵头负责重点项目,为他们搭建成长平台,助力他们快速成长。

陈霞是文劲宇的第二个博士生,她回忆说,刚读博时缺乏自信,“文老师放手让我去写项目申请书,再一遍遍亲自指导我修改了十几次。”如今,她已是QY千亿球友会的教授。“文老师的管理模式太厉害了!”日简报、周报告、月报告、月度汇报,每个环节有条不紊……“压力虽大,但对我们是很好的鞭策。”课题组成员帅航说。

团队传承“厚积薄发,担当致远”的华科大电气精神,秉承“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人才队伍建设理念,超前谋划,整体布局,引育并举,形成了以强电磁技术为核心、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高水平教师团队。团队现有56人,包含院士3人、IEEE Fellow4人等,获评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技部创新团队等5个国家级科研创新团队等,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涌现出“荆楚最美科技工作者”“湖北省工人先锋”等先进典型。

“分数之外,还有更多领域值得探索”

科技创新能力的持续跃升,师资队伍建设的稳步加强,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注入了强大动能。


分数之外,还有更多领域值得探索。”

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获得者、QY千亿球友会2024级博士QY千亿球友会刘昶在学院组织下,大一就跟随指导老师走进油气田的作业现场,开展实践调研。调研中,他发现地面与井下的无线通信装置正是我国页岩油气高效开发所急需的先进装备,但长期被国外少数公司垄断。回校后,他在强电磁技术教师团队成员李红斌教授等组成的学科交叉导师团指导下,组建起“慧眼识电”团队,致力于井下无线通信装置的研发。他们将研究难点和专业学习结合,在学中干、干中学,向实现破解“卡脖子”难题的目标方向前进。

最终,学生团队针对井下金属套管屏蔽下信号传不远、传不快、传不久的难题,独创了赫兹级电磁波沿多相态混合介质交界面无线远传方法,解决了信道、编码和驱动等关键难题,目前已有20余套产品在页岩油气田成功投运。他们也捧回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奖杯。

“刘昶刚进校时很腼腆,见到我们很害羞”,李红斌介绍,“经过一系列训练后,见到老师们都是侃侃而谈,完全变了一个人”。李红斌参与建设了创客训练营、企业工程训练营、高电压新技术科研训练营等一系列新工科特色实践课程,见证了刘昶等一大批电气拔尖创新人才的蜕变之路。

以“国之重器”育“国之栋梁”,服务“国之大者”。强电磁技术教师团队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创建由明德-通识-专业-实践四大板块构成的荣誉学位培养体系,引领电气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他们坚持明德铸魂,凝练强电磁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之重器”中的德育元素,建成专业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厚植家国情怀;拓展电工学科边界,将强电磁前沿技术转化为教学资源,建成一流电气专业核心金课群;打造跨学科全学段开放实践育人平台,激励实干创新。荣誉学位培养体系效果显著,支撑创建“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等。

QY球友会体育

“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如何让学生们既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能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呢?”根据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团队针对新工科背景下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建设存在的不足,梳理总结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结合专业课程的典型教学案例,主编全国首部《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让学生们既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教育部工程案例4项、教材51部……他们躬耕教坛,硕果累累,取得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等诸多荣誉。


知行合一 书写服务发展时代答卷

8年,千余名学子,12省200余家企业……一串串数字背后,是强电磁技术教师团队组织学子深入企业现场、工厂一线开展实践,指导撰写了10余万字大国工匠调研报告,并出版原创科普图书《名师领衔科普——走进华科大电气》。他们将科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故事当中,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一个了解电气学科、提升科学素质的窗口,激发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情,勉励他们树立科技创新、强国有我的志向。

团队构建“大科学装置+行业应用”的支撑服务体系,打造“电气科学精神”实践团,服务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建成全国高校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脉冲强磁场装置,建成全国高校唯一的中型托卡马克装置 J-TEXT,面向全球开放运行,支撑和服务国内外前沿科学研究。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华为等行业领军企业组建14个联合研究机构,深度赋能国家新型电力系统产业高质量发展。团队转化发明专利76项,合同转化金额超8000万元,成功孵化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支撑深圳首航新能源、思源电气等3家企业上市。4支社会实践队获国家级百强和省级优秀表彰。姚伟等十余名教师带头支教西藏农牧学院,毕业生谷双魁组建结对帮扶队,获评“中央和国家机关脱贫攻坚优秀个人”。主办科技部“一带一路”能源技术国际培训班,培训七千余人次,培养了尼日利亚电力副部长等发展中国家科技政要。

QY球友会体育

三十余载砥砺前行,一个个奋进身影,彰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担当;一项项科研突破,彰显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担当;一代代梯队传承,筑牢薪火相传、聚力奋进的发展基石……

新征程上,QY千亿球友会强电磁技术教师团队将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引导学子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成果应用于强国建设中,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更加澎湃的华科大电气力量。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