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相关链接

Link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电话:86-027-87543228

邮编:430074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珞瑜路1037号 QY千亿球友会电气大楼A座

 

学院新闻

学院教职工参加第二期“教育家精神大讲堂”集中学习

发表时间:2025-09-26 作者:熊文君 浏览次数:

2025年9月25日下午QY千亿球友会第二期“教育家精神大讲堂”在管理学院报告厅举行。QY千亿球友会在电气大楼B201报告厅、强磁场中心、应电楼、电力系、聚变所设置5个分会场集中学习。本期讲堂聚焦我国著名金属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崔崑教授的感人事迹。一位毕生奉献于祖国特殊钢事业的“钢铁院士”,一位将千万积蓄倾囊助学的“慈善长者”,崔崑院士用他近一个世纪的坚守与奉献,为全校师生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教育家精神示范课。

讲堂回顾了崔崑院士科技报国、匠心育人的不凡人生。他研制的关键特种钢为国家解决了重大技术难题,在科研领域铸就了钢铁脊梁;在三尺讲台,他严谨治学、悉心栽培,为我国材料学科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更令人动容的是,他与夫人朱慧楠教授一生勤俭,却将毕生积蓄无偿捐赠,设立助学金资助寒门学子,将大爱情怀倾注于教育事业。崔崑院士的一生,是共产党员初心不改、知行合一的真实写照,他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崇高品格,立体诠释了何为新时代的大先生,其精神之光必将激励后学砥砺前行。

强电磁技术教师团队、电力系王康丽:聆听崔崑院士的事迹,字字句句皆叩击人心。“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不仅是攻坚克难的誓言,更是老一辈科研人在艰苦岁月里,用信念浇筑的钢铁意志;“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则道破科研的本质——唯有敏锐洞察,方能找准突破方向。他说“创新是科研的灵魂,创新的基础是严谨”,让我懂得科研从不是空想,而是在严谨地基上搭建的创新高楼;他始终铭记“国家的培养使他有了今天”,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这份“以身许国”的赤诚,更让我明白教育与科研的终极意义,是为祖国铸牢发展之基。崔院士的精神,终将化作我们前行的力量。

强磁场中心刘梦宇: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本次以崔崑院士事迹为核心的教育家精神大讲堂,对我而言不是一次简单的学习,更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它让我跳出日常的技术细节,重新审视科研工作的价值原点。崔崑院士“钢铁院士”的称号,不仅源于他对特殊钢材料的卓越贡献,更象征着他如钢铁般坚定的报国信念与纯洁的品格。他一生致力于解决“卡脖子”难题,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这为我们科研技术人员树立了最高标杆。我深切感受到,真正的科研不是论文和专利的堆砌,而是要将个人志趣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把科技创新的动能注入产业发展的第一线。

实验教学中心吴葛:通过第二期教育家大讲堂讲授的崔崑院士的事迹,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家精神的纯粹与力量。他毕生深耕科研,严谨治学,甘为人梯,将才智与积蓄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学子,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真谛。这种淡泊名利、心怀家国的赤子情怀,如灯塔般照亮后学之路,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砥砺前行的精神丰碑。

电磁所左晨:聆听了崔院士的事迹报告,我深受触动。他不仅有着深厚的专业造诣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更有数十年如一日的奉献精神,崔院士真正践行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国家培养了我,我要全力报效国家”激励着我在今后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既要精进专业,更要涵养德行,“实干”践行教育家精神。

电工系曹娟:崔崑院士,这位“钢铁”般的科学家,用他最柔软、最坚韧的内心,为我们铸就了一座教育家的精神丰碑。弘扬教育家精神,就是要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他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出一份光,散出一份热,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聚变所全体教师一致表示:今天认真学习了崔崑院士典型事迹,颇受感动,其实不止感动,更能引起我们对人生观价值观的一次深刻思考。崔院士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需要的选择,克服重重困难攻克高性能模具钢技术难关,打破国外垄断;坚持守在实验一线拿到一手数据,细心校验著书中的每一幅图表,对待学术一丝不苟;将积攒下的工资积蓄捐款助学,捐助金额达到千万以上,物质上的极简与精神上的丰盈形成的反差生动诠释了大先生的风骨与境界;年过百余,还精神抖擞,不忘教育年轻人实干报国。这些都是我们今天的科学研究中最需要的精神。学习了崔院士的事迹后,让我们更加坚定了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研和教学的正确方向。他的精神,如同一块百炼成钢的“特殊钢”,坚韧、璀璨,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

Baidu
sogou